胡鑫宇案终于尘埃落定。
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离开,竟然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从一开始,各种阴谋论就围绕在他的身上,诸如离开时随身携带录音笔,消失时监控录像被人剪辑过,甚至有人怀疑他被人杀害,利用食堂处理了身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他消失的这一百多天里,舆论的风越刮越大。
直到警方公开发布通报,众人终于愿意相信,胡鑫宇,的确是主动离开的。
他的死,不是什么悬疑剧。
只是一个孩子,用生命为代价,给所有家长敲了一记警钟。
那些想自杀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挽救?
胡鑫宇在通报里呈现出来的形象,和父母表述给大众的,截然不同。
在父母亲人口中,他是个极其懂事的孩子。
4岁的时候胡鑫宇看中了别人的玩具,撒娇想让外婆买。
外婆给了钱,他却又把钱收起来说等妈妈回来再买。
妈妈回来之后,他把钱给了妈妈,没有再提过买玩具的事。
他知道家里不富裕,长辈们给了钱,他总是全部存起来,如数交给妈妈。
妈妈为了能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花了高昂的学费让他进入了一所更好的中学。
胡鑫宇没有让妈妈失望,在学校名列前茅。
因为有了这样乖巧懂事的形象在前,大家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他会自杀。
可是后来在警方的通报里,胡鑫宇却是一个内向的后进生。
学校里的老师说,他平时不爱说话,老师批评也好,夸奖也罢,胡鑫宇都很少表露情绪,学校里和他玩得来的人不多。
在进入高中之后,他原本不错的成绩也一再下滑。
全班65名学生,他排58名。
来到致远中学,胡鑫宇上课不敢抬头,怕老师看到他一脸茫然的样子,影响老师讲课的心情。
他不适应新的环境,却把原因都怪在自己身上。
“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
他曾经多次在笔记本上写下“失眠”、“失落”、“想回家”等等字眼。
班主任还在胡鑫宇物理课本的最后一页发现一句话:
“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他早就有了轻生的念头,并且宣之于口。
他在计划离开的机会。
而我们原本可以救下他。
自杀的人,大多不是临时起意。
监控里显示,胡鑫宇曾经两次带着录音笔走上五楼阳台,试图轻生,却两次都走了回来。
他或许是在担心,在这样显眼的地方离开,会给老师和同学造成极大的困扰。
毕竟,他是个连早起都害怕吵到同学的孩子。
胡鑫宇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可能会无故失踪,她想要求一个真相。
其实真相就在那里,只是人们不愿意相信。
胡鑫宇曾经给妈妈打过好几个电话,哭诉自己不想读书,想回家。
妈妈安抚了他,却还是把他留在了学校。
那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事情真相大白之后,有人责怪胡鑫宇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这么一点事情就要轻生。
事实上,这真的是一点小事吗?
这个案件告破后,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一条微博上了热搜。
这是一条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微博。
他说他曾密集地接到过二十多个厌学的个案,那二十多个学生,心理或者已经崩溃,或者在崩溃边缘。
然而他们的父母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个事实。
有些父母经过沟通,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有些父母即使接收到孩子的表达,也会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直到更严重的后果出现,他们才会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武志红说:
“太多人只看到了‘我’对‘你’的期许,而看不到‘你’自身的苦与乐。”
胡鑫宇就是如此。
在警方的通报出来之前,都没有人关注到,这个孩子,原来已经被内心的情绪压垮。
对于一个“生病”的孩子来说,最绝望的不是生病本身,而是无人理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已经从吃饱穿暖,逐渐转变为对身心健康的需求。
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且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一成多高中生重度抑郁。
他们面临的,是一场残酷的心理情绪防御战。
输了,就是下一个胡鑫宇。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非疾病死因中,自杀,已成为10~25岁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
比起寻找不存在的凶手,我们或许更应该看见他们的内心。
知乎上有个父亲记录了他在孩子自杀(疑似抑郁症)之后的心路历程,孩子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实在走不出来。”
收到短信后他才开始慌张,冲到孩子房间找人。
房间没有,天台也没有,最后接到警方的电话,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他和孩子的人生都戛然而止。
孩子离开后,他才终于意识到,他的孩子原来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
那些他以为矫情的行为,竟然是求救的信号。
他本可以救下他,可是他没有。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无异于剜心之痛。
可我们到底该如何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成绩之外的东西上。
这几年,抑郁症在青少年中高频出现。
有的父母,不相信孩子会得抑郁症,不了解孩子内心的痛苦,甚至会对孩子进行谴责和打压,觉得孩子只是在装懒、是在无病之呻吟。
这其实是缺乏沟通和理解的表现。
实际上,那些行为,正是孩子释放出的信号。
在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行为归结为“作”,而是认真地倾听他的烦恼,去感受他内心真实的状态。
哪怕不知道如何挽救,也不要轻易去否定。
你的倾听和理解,可能就是他对抗那些糟糕情绪的武器。
我们要做的,是看见孩子真正的内心。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有些父母其实很奇怪,明明是爱着孩子,可偏偏说出口的话却无比伤人。
胡鑫宇案结束后,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
一个女孩因为和母亲发生矛盾,独自打车去墓地,司机发现不对果断报了警,及时救下了轻生的女孩。
她该是被母亲的话伤到了极致,才会想要随婆婆一起离去吧。
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一种沟通方式呢?
试着走进对方的世界,理解彼此的思维,事情原本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我们给予孩子的,应该是温柔与爱,而不是伤害与责骂。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孩子吗?你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出你的育儿妙招~
关键词:
上一篇:开源证券北京区域总部落户丽泽:整合资源发力北交所业务 环球简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胡鑫宇死因真相公布,折磨他的“凶手”,其实也在祸害我们的孩子_世界速读2023-02-12
-
开源证券北京区域总部落户丽泽:整合资源发力北交所业务 环球简讯2023-02-11
-
宝宝一周岁生日需要什么礼物2023-02-11
-
不要网卡台式电脑wifi如何安装?一看就懂了_不要网卡台式电脑wifi 世界观点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