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P14
(相关资料图)
第四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20
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2-3
第五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30
第八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44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P60
第十五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P86
第十六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P92
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98
第十四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P81
第九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P52
1.秦朝(前221——前207年)
(1)建立的背景(统一的历史条件)
民心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地理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人才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物质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策略远交近攻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2)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影响
①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②政治制度: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③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
1.秦朝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选一 P3)
①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
②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
③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④九卿:三公之下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
决策方式: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中央官僚政治的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兼有“家天下”和“公天下”双重特色。(“家国同构”)
③职位分工,分层管理。
3.郡县制度
相较于分封制,郡县制的优势?中央垂直管理、巩固国家统一
知识拓展——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原因
1、经济:维护封建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2、社会:吸取诸侯割据教训,巩固国家统一。
3、地理:中国大河文明疆域广阔,需要统一管理。
4、思想:法家思想奠基。
(2)巩固统一
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②修驰道、直道
③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④编制户籍(分类登记:宦籍、宗室籍、市籍)
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⑥整顿社会风俗
(3)文书制度
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②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意义:保障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4)暴政
政治: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
经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
法律: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
思想:焚书坑儒,导致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
儒家受到沉重打击
2.西汉
(1)初期政治
思想: 吸取秦亡教训,尊奉黄老“无为”
经济:“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减少财政支出
政治:“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
(2)汉武帝
政治: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
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
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实行察举制、上计制、刺史制
经济:确立新的经济政策: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
思想:尊崇儒术 设太学设五经博士
3.东汉
①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将其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②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③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④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⑤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⑥释放奴婢
⑦重视儒学
地方行政制度变化(选一6)
①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②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这就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思考: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秦:废分封制,郡县制推广全国
汉: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③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三、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秦朝
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考核上计制(秦汉)
监察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郡一级)
2.汉朝
选拔:察举制
途径:考察推举
选拔标准:品德(舆论评价)、才能(为官能力)
考核:上计制(略)
中央御史府(东汉为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地方十三州部(刺史)
上计制 官员的考核
察举制 官员的选拔
刺史制 官员的监察
四、法律教化
汉承秦律,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外儒内法,礼法结合
“以经注律”律令儒家化的开始
五、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民族关系
1.秦朝 典客,典属国
2.汉朝 制略匈奴 行政管理 屯戍政策
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降低军费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ƒ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推动了民族交流
1)指出秦汉时期对匈奴政策的变化。
①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②汉初采取和亲政策
③汉武帝时军事打击,派卫青、
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取得大胜;
④东汉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班固刻《燕然山铭》宣扬汉朝德威
(2)对外关系
1.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
1.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
2.合浦郡徐闻县出发,可以到印度南部;倭国使臣来朝。
2世纪,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纲下12)
汉明帝,请高僧在洛阳传教,白马寺(纲上42)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东汉光武帝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2.物种、技术等器物传播
1.中国丝绸不断向西出口
2.漆器及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3.大宛国的良种“汗血马”,苜蓿,葡萄等水果
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传入中国
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传入中国
3.宗教、文化艺术的传播
1.佛教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2.来自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广受欢迎
六、赋税制度
田赋①秦朝: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高祖施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丁赋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徭役更卒 正卒 戍卒
七、户籍制度、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1.户籍制度
秦朝:分类登记制度,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汉朝:编户齐民。丞相主管,地方专员;定期调查
2.基层治理
基层组织乡里制度
管理机制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3.社会保障
优抚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救济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汉承秦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汉朝制度只是沿袭秦朝制度吗?
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有所调整和创制。
汉承秦制,又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全球头条:全网最全的高考历史范围秦汉时期政权更迭和文化交流2023-05-27
-
塞尔维亚最近发生了什么 基本情况讲解2023-05-27
-
黄石仙岛湖风景区门票 黄石仙岛湖风景区2023-05-27
-
青岛55中_青岛55中是什么学校?|今日热文2023-05-27